今天南方周末发了篇文,让我很意外,写最惨员工,没提大厂,提的是曾经的人人爱家员工。
最近大厂是非多,先是网易的,再是华为的,两个最惨员工博得了无数人的同情。
凭心而论,大厂的远不是最惨的,这两个人离职时,都是拿到过补偿,但对补偿不满意,所以双方有所争执,舆论也都给予了支持。
绝大部分离职的,连个补偿都拿不到,昨天一堆人聚集到了上海浦东某公安,不是闹事,就是想问问自己什么时候可以退工,好去寻找下一份当苦力的活。
虽然平台雷了,人失业了,但生活还要继续,不继续工作就是吃土。自己吃土也算了,有人去年刚当了爸爸,养娃开销有点大。有人今年要当新娘,生怕社保停掉。
这个冬天对另外一群人更冷,去年,这群人就失业了,今年,该退赔了。
以人人爱家为例,日前,杭州警方发布通告称:“人人爱家”网贷平台涉嫌非法集资,公司员工(包括外围业务员、助手)须限期全额退缴在职期间的工资、提成、奖金至指定账户。及时退缴的,从轻发落;拒不退缴的,严肃法办。
对比网易、华为,这些人在史上最惨前面,应该可以胜出,也确实有人因此而进去喝茶的。南方周末说他们最惨,也是无可争议的。
退赔消息一出,争议纷纷。从业者喊冤,出借人叫活该。
这些都好理解,毕竟大家对这个行业的认知有限,而且都是个人观点。警方处置也有法律依据,理应遵从。
让我意外的是,南方周末的态度。今天南方周末发了篇10万+的文章,观点很鲜明,这群人活该,而且直接跟毒品加工厂做了对比。
这位作者大概没注意到一个现象,毒品本就非法,本就是政府部门大力取缔打击对象,干毒品可以算是知法犯法。
网贷是吗?前移几年,网贷也披上过大红花,作为金融创新的典范,登上过各大讲坛。这里面,有害群之马,也有真心做事的人。但至少,开始的时候,是合法的。
互金企业的大部分员工,是通过正规招聘渠道找的工作,而后依法纳税,辛勤工作。这里不排除部分欺诈或暴力催收情况,但远非全部。
而且一家公司里面,分了若干个部门,资产端、理财端、后勤支持都有不同部门、不同人员分工合作,随便拉个人事或技术部门的人来,他对业务能有多少了解?而且很多业务只有老板和高管知道底细,普通员工并不知情。如果让所有基层员工都具备明察秋毫、辨别真伪的能力,这似乎有点高了?
就想知道南方周末的前台或看门大爷是不是要求具备写稿、审稿、编辑的水平?如果不是,互金企业的前台是否也不该是一个合格的风控。是的话,为何还做前台。
如果这是个自媒体,倒也没什么,但南方周末放在头条发还是有点费解,虽然他在文尾说仅为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报立场。但从打了原创看,显然不只是转载。
这报纸我一直很爱看,若干年前每周4都会去买,2块一份很厚实,后来涨到3块。再后来不买不是因为价格,是上海这边书报亭越来越少,买不到了。但公众号一直有关注。毕竟这是家以“正义、良知、爱心、理性”为理念的报纸。
从业者不都是获利者,即便是暴雷的企业,真正获利的也都是老板和少数高层,对很多人而言,就是一份普通的谋生的工作,市场上曾出现6000多家企业,从概率而言,也会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涌入,这些人不做这个,在别的领域也一样出色,不过是机缘巧合遇上了。有些还是从校招就进去。某些程度而言,普通从业者也是受害人。
行业已有乱象,乱象就该整治,在整治过程中出现阵痛在所难免,但事已至此,就不要再刻薄了。
生活还将继续,希望曾经的从业者能远离非议甚至远离金融,踏踏实实走好下一步,谨记这一次踩坑的教训。
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:互金小说汇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
最新评论